English

走过困惑

1998-11-09 来源:光明日报 任开 我有话说

“悠悠岁月,欲说当年好困惑”,这是曾轰动一时的电视连续剧《渴望》主题曲中的一句歌词。然而颇有意味的是,单从文学的角度看,《渴望》现象本身就是一个让人困惑的话题。著名文学评论家蓝棣之在为《改革20年焦点论争》一书(广州出版社近期出版)接受访谈时认为,自90年代初以来,新时期文学的那种反省、批判、正视生活、文化的锐气在下降、消失,“一时之间,大家觉得文学一下子变得不认识了。《渴望》就是一个突出的现象。创作者之一郑万隆原先是先锋作家,但他原先的创作探索的锐气被这种大众化的创作消弥、取代了。而在诗歌领域,典型意义的是汪国真现象。这些,都说明探索性的文学之路被通俗化、大众化的取向所取代了。”

其实,《渴望》现象仅仅是20年来“遗留”的话题之一。困惑之中套困惑,又不断走过困惑,正是20年中国经济、文化、社会“心灵史”的一个剪影。如果不是借纪念改革开放20年之机,回过头去追寻来路,这些剪影,恐怕就湮没在今天喧嚣的尘世和斑斓的声色之中了。我们不妨心自问:当年那个拷问自己的人生价值,怀疑自己的奋斗目标,忧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的人是今天的你吗?你是否还追忆得起20年来发生的种种社会思潮的激荡与冲突?你是否还有激情和兴趣去反思那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心灵交锋呢?

走过困惑,有三种情况,一是视而不见;二是停下来,把困惑解决清楚后继续前行;三是时间不等人,只好边走边琢磨。一时想不明白的,先放一放,等有机会时再考虑。这三种情况,在改革开放20年国人的心路历程中都可以找到实证。事实上,我们曾有的困惑和迷惘,我们大家都曾一起走过。不管是视而不见,还是解决了部分思想疙瘩,还是边走边思考,困惑和迷惘都始终与我们相伴。而且,常常是旧的问题还没解决,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;即使一时解决了,随着时间的推移,又会有新的疑惑,新的感悟。比如,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问题、“主观为自己,客观为他人”的是与非、国企改制后工人的“主人翁”地位问题、婚外恋与家庭伦理观念裂变等等。

《改革20年焦点论争》给人的一个强烈感受,正是不断地遭遇困惑,走过困惑;又遭遇,又走过……构成了20年中国社会思想的万千图景。表面上,走过困惑,给了我们一种“幸福”的解脱,或者事过境迁,已然心平气和,但正因为我们不断地走过困惑,在许多地方依然留下了困惑,使我们无法回避日积月累的困惑的“库存”。20年时光不短也不长,正好是需要重新梳理,重新审视的时候,如果留待下一个世纪去,在时间隧道中,就多了一个千年屏障,许多原本尚清晰的“剪影”反倒模糊了。这正是《改革20年焦点论争》一书的初衷,也是其价值所在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